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绵阳油菜田里好“丰”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8:32:00    

立夏后的风掠过田野

油菜田金灿灿地铺展开来

沉甸甸的菜荚压弯了茎秆

在沙沙作响的微风中

农人们满眼都是丰收的喜悦

↓↓

三台

  5月7日上午,在绵阳市三台县新鲁镇望柱村的油菜基地里,2台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作业,机器轰鸣声中,一排排油菜被整齐收割、脱粒,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撒回田间,为下一季水稻种植提供天然肥料。

  “以前人工收割一亩油菜要两三天,现在机器20分钟就收完了,一台机械一天就可以收获50多亩,工作效率很高。”望柱村种植大户寥其玉站在田埂上,看着金灿灿的油菜籽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出,满脸喜悦地说,“趁着天气好,这300多亩油菜籽5天时间就可以全部收割完,再经过4到5天的晾晒,就可以脱粒、烘干归仓了。”寥其玉算了一笔账,机械化收割每亩成本降低120元,加上政策补贴,实际收益比往年提高了27%。

  新鲁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辉介绍,今年全镇油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主要推广种植“仁和GK789”和“源油11”油菜品种,它们具有高产、高油、抗病性强等特点,平均亩产达220公斤,较常规品种增产约3%,出油率达48%,尤其在抗菌核病方面表现突出。

  在收割方面,新鲁镇大力推进机械化作业,80%以上的油菜田实现机械化收割。为抢抓农时,镇里组织本地农机合作社调配20余台收割机,并从江苏、安徽等地协调50余台跨区作业收割机,确保两周内完成全部收割任务。

  “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还促进了秸秆还田、油稻轮作等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陈辉表示,机械化作业和良种良法配套,有效提升了油菜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收割后的田地里,几台旋耕机已开始翻整土地,为即将开始的中稻种植做准备。三台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邓先志介绍,推广“油菜—水稻”轮作模式后,不仅每亩地年产值可突破3000元,而且油菜改良土壤,水稻稳产高产,让“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

  据了解,今年三台全县种植油菜68.4万亩,大概在5月10日开始大面积收割,依据收割机缺口量有序调配引进跨区作业机具500余台,确保收割期农机充足,预计5月20日完成采收。

梓潼

  眼下,位于绵阳市梓潼县文昌镇龙口村的潼江河谷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油菜进入收获季。5月7日一大早,种植大户张荣鸿便组织多台大型收割机在这里抢收油菜。

  记者在收割现场看到,一串串饱满的菜籽压在枝头,带来沉甸甸的喜悦。4台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伴随机器的轰鸣声,一株株油菜被迅速卷入收割机,切割放倒。

  “今天采用两段式收割,4台收割机同时作业,3天可以割完。”张荣鸿告诉记者,倒在地上的油菜晾晒5天后,将再次利用收割机进行二次脱粒。

  据了解,油菜两段机收分为割晒、捡拾脱粒两个部分,与一体化收割相比,其综合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是节本增效的收割方式。

  “今年,我种植油菜500亩,比去年增加了200亩。”张荣鸿拿着颗粒饱满的油菜向记者介绍,这是川油研33优质品种,预计亩产220公斤,总产量20万斤,总产值60余万元。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张荣鸿一步步扩大种植规模,并于近年在当地成立了利顺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200多台。从耕种到收割,各种大型农用机械应有尽有,不仅方便自己采收,也为当地和周边村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我们这边的种植大户也越来越多了。”张荣鸿表示,得益于农业机械化应用推广加快,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当地种植劳动强度明显降低,效益增加明显。

  据梓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亚平介绍,为保障油菜的顺利收割,该县联动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收获期天气趋势预报,组织调配作业农机1000余台,开展分段式机械收割减损技术推广,确保全县28万亩油菜颗粒归仓,预计本月中旬全县全面完成油菜收割。

记者手记

  从“弯腰挥镰”到“机器轰鸣”,绵阳各地的油菜田里,现代农业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机械化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让农民从“靠天吃饭”转向“靠技增收”。在一片片金色的土地上,每一粒油菜籽都凝结着科技的力量和乡村振兴的希望。

(张辉 胡莎莎 宋叶茱 涪江观察记者 李春梅 王何力 刘晓东 蒋成林 文/图/视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