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摄影报道
7月18日,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举行。会上,绵阳市公布了2024年度“重大科技进展”。

活动现场
据悉,2024年7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出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D11,在国内首次应用于某智慧工厂3C制造场景,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西南科技大学围绕海上核应急放射性监测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实现了大范围海域实时、原位应急监测,填补了我国海上核应急体系空白。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国内首款深度二强超强耐摔盖板玻璃(Panda- F.Loong)量产及工程化应用技术研制,填补了国内高端盖板玻璃空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为新型显示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面向未来,绵阳将坚持创新引领,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会上,绵阳市人民政府与上海优理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四川神工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涉及院地合作、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等方面,让科研成果加快跃向“生产线”。
大会现场,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正式落地绵阳,将通过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资源,形成跨领域协同攻关机制,打造集研发创新、训练验证、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拥有一批国防科研院所,科技底蕴深厚。探索打破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壁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是绵阳肩负的国家使命之一。去年以来,绵阳着力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及时性,创新组建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获批建设3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实现倍增。
会上,7个“绵阳造”最新产品惊艳亮相,包括西南首个面向具身智能的高性能关节模组设备;全省首个低空经济全场景、全流程运营服务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