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干冒烟,欧美订单排到半年后,这个国产“益生菌”真硬核超车
“所有机器火力全开,工人24小时三班倒,忙到冒烟,加速赶制一批北美的订单。”
当欧美企业还在为益生菌专利壁垒争论不休时,中国生科产业已悄然完成历史性超越。据《韩国商业》报道,2025年一季度中国生物技术出口额达369亿美元,是韩国的20倍。这一数据背后,离不开国产“瘦子菌”在全球益生菌市场掀起的热潮。
所谓“瘦子菌”,其实是我国香港知名生科企业基于国产专利AKK001菌株,联合诺贝尔奖得主Jeffery C. Hall团队领先全球推出的口服版减重瘦身胶囊(又名“肠倍轻AKK001”),核心成分全名“嗜黏蛋白阿克曼菌”,通常也被称为AKK菌。
其独特之处在于,能通过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参与调节人体能量代谢,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产热,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这也是其被称为“瘦子菌”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有益菌成为许多消费者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改善代谢功能的首选。然而,过去市场上售价高达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进口有益菌,大多基于欧美人的肠道菌群特点研发,对很多国人的效果并不理想。当价格亲民且效果更好的“国产选手”上市后,便迅速征服了大批国内消费者,甚至反向火到了海外。

图/众多海外友人在欧洲健康食品展会上咨询国产有益菌AKK001
上海大学经济学教授表示,以“瘦子菌”为代表的生物科技成果,是中国生物科技产业崛起的生动注脚。据《2025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竞争解析》,2020-2024年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市场规模从3.29万亿元增长至5.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5%,远超全球平均增速。
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技术自主化能力的提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数据显示,我国生物科技专利申请量已与美国并驾齐驱,2023年以39.38%的全球占比,成为全球生物专利的重要发源地。

在关键生产环节,中国以全球70%的发酵工程产能,构建起绝对的产业主导地位,从上游菌种研发到下游规模化生产,形成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条。以上述瘦子菌AKK001为例,2024年底,已实现了年产20吨的突破,能满足150万人需求,多项指标领先市场。
据报道,当前,中国版“瘦子菌”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中掀起上万篇研究热潮,其中不乏《Nature》《Cell》等顶尖期刊收录其中。同时,AKK001从原料量产技术、到产品开发路径的畅通,也弥补了欧美减重科技供不应求、难以在市场大面积推广的局限。
这种竞争力,正在全球市场得到验证:在京东、天猫等平台,肠倍轻AKK001复购率高达6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60%,真正实现“优质不贵”。
上海某科技企业品牌负责人张女士曾长期受肠道问题困扰,她曾尝试过多款进口产品,均收效甚微。通过业内好友得知肠倍轻AKK001上架后,她果断在京东下单了3瓶(一个周期用量),才服用两周腹胀、便秘等问题就明显缓解,一个月后肠道症状显著改善。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益菌消费市场规模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6年有望达1377亿元,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复旦大学陈教授分析,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崛起,绝非单一领域的突破,而是研发、生产、市场全链条的协同升级。当欧美企业还在依赖专利壁垒维持市场优势时,中国已通过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在有益菌等生物科技细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毕马威中国也评价称,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展现出“强劲的逆周期韧性”,在细胞治疗、AI制药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成为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力量。这种生态优势,使得我国在2024年吸引了全球12%的生物科技投资,金额达4.7亿美元。
站在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我国生物科技产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正如《自然》杂志的评价:“中国生物科技的突破,推动着全球健康产业的权力结构正在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