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亮眼!山东以 “三稳” 之策,稳预期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23466亿元,同比增长6.0%,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好于预期。在国内外经贸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作为全年经济的风向标,一季度的“超预期”可以厚植全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提振发展信心。但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国际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任务仍然严峻,因此面对首季的“超预期”,更要强调稳预期。
稳预期需要稳民营。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山东要扛起经济大省的担当,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离不开民营经济发挥关键作用。今年一季度,山东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值6237.5亿元,增长6.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6%,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5.2个百分点;投资方面,一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1.4%;工业技改民间投资增长11.7%,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技改投资2.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当前民营经济已在山东经济发展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力量。下一步,如何持续推进相关措施落地,提升民营经济活力,成为山东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稳预期需要稳工业,特别是依靠发展新质生产力稳住工业增长。作为工业大省,完备的制造业基础一直是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当前,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也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顺应时代与技术的变化,充分利用山东制造业智能化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一季度,山东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较去年全年提高3.9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5.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2%,好于工业技改投资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较去年全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一系列数据都说明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正在加快,工业领域的创新与变革因素正在持续积累,为下一步的工业稳增长提供了后劲。
稳预期需要稳需求。当前外部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稳住内外部需求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外需看,加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力发展跨境电商、中间品贸易、易货贸易等新贸易形式,是进一步挖掘外部市场潜力,对冲贸易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的优先项。一季度,山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129.2亿元,增长5.3%,占进出口总值的62.5%;对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出口表现亮眼,增速分别达到33.2%和26.6%。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山东在挖掘新的外部需求方面正在加力。
从内需市场看,积极用好“两新”“两重”政策,发挥好投资、大宗商品消费等对提振内需的关键作用,将是下一步内需市场能否稳步增长的关键。一季度,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72.8亿元,同比增长5.6%;全省技改投资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35.9%,高于去年同期47.3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技改投资26.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山东在提振内需方面正持续发力。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山东经济开了一个好头。顺应好这一良好发展势头,稳住经济发展各项积极因素,山东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就一定能实现。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