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豆瓣评分7.8vs 7.6!脱口秀的夏天,谁笑到了最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04:01:00    

朋友们,“马拉松”式看脱口秀的生活终于要结束了!

今年夏天,《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2》)和《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以下简称《喜单2》)先后回归。对观众而言,每周得花十几个小时看脱口秀。

2012年,《今晚80后脱口秀》开启内地脱口秀综艺先河,2017年的《脱口秀大会》系列推动脱口秀成为全民娱乐现象。遇上综艺的脱口秀从线下演出转向大众媒体,观众的要求也从“段子好不好笑”进化成“节目好不好看”。

《脱友2》和《喜单2》同期开播,观众无可避免地带着审视和比较的目光看节目。越来越多人围绕段子之外的赛制、策划、后期、嘉宾展开讨论。

谁是更优秀的综艺节目?

竞技类综艺,好赛制赢一半

当脱口秀从演出变成综艺,竞技性的加入一方面增添了刺激感,另一方面,也为演员带来更多曝光度。但相对于线下比赛讲求公平性即可的简单要求,综艺比赛还需要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平衡趣味性。

几十个演员按顺序上台讲段子,观众投票评分的综艺节目,光是想想都够无聊的。《脱友2》六个赛段,《喜单2》五个赛段,两档节目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第一赛段,与采用1V1盲选PK的《脱友2》不同,《喜单2》采用“无限call out”赛制,即场下选手随时向场上选手发起挑战,直到无人挑战才算成功晋级。

理论上来说,《喜单2》是可以出现一个人杀穿全场的可能性,用于祥宇的话说是:谁都别想安全晋级。

相比而言,此时的《脱友2》赛制简单易懂,更像比赛,而《喜单2》的综艺味更足。

“无限call out”为晋级增添了大量不确定性,一方面,刘旸、唐香玉等表现不俗的老选手都因此徘徊在待定区;另一方面,也让嘻哈、王越、房主任等新人闯入观众的视线,是他们最爱看的“黑马逆袭”故事。

选手是节目主体。从选手群像塑造上来看,网友对《脱友2》评价更高,这主要得益于第三赛段的“交朋友赛”。

该赛段要求选手自由交友组成两人或三人小队,人数相同的小队进行PK,分数较高的一队全员晋级,分数较低的全员待定。各小组实力相当,赛制本身也算不上刺激,但两三人一个小队无疑将群像的魅力无限放大。

张骏、孙书恒、雪冰组成的“五条手”小队并不是所谓的“人气选手”,但组合日常就是一起做饭、吃饭、写稿、吐槽……舞台上的段子也相互呼应,得以窥见队友在个人创作中的痕迹,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沦为团粉,直言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最棒的夏天。

群像是综艺制作绕不开的环节。因此,《喜单2》和《脱友2》都利用了团队元素,后采也有不少团体采访。但作为竞技类节目,赛制的好坏直接决定节目的口碑,《脱友1》就因赛制的合理性问题引发公平性争议。

《脱友2》的赛制显然有了些进步。不再将演员分为三六九等,尽可能规避高分选手被淘汰、低分选手得晋级的荒唐场面。可与《喜单2》只有1票权限的嘉宾相比,《脱友2》手握10票的笑友团对赛果的影响要大很多。

以菜菜与雪冰的对决为例,雪冰拿到了四灯(40分),菜菜只有一灯(10分),两人起始票差就有30票,按照最终票数235:216来计算,扣除笑友团的票数,菜菜才是赢家。这难免会让人觉得,笑友团口味能直接决定选手的生死。

节目播出后,节目组也从观众的repo中意识到这一设置的弊端。从半决赛起,笑友团拍灯仅代表1票——明星嘉宾和普通观众不应该以票数权力来评判谁的审美更高级。

脱口秀节目的综艺感:太多不行,太少难受

让脱口秀从文化演出变成综艺节目的另一个标志是真人秀的加入。如何平衡真人秀比例是所有综艺节目制作的难题,你一定会看过类似的评价——

“一到真人秀我就跳过”

“看纯享版还要SVIP?!那我拖进度条”

“我真的只想看舞台不想看评委叭叭”

不管“披哥”“浪姐”这类舞台型节目,还是像脱口秀这类文化类节目,动辄两个小时一集,真人秀一旦过了头,观众转头就投奔纯享版,更没耐心一点的,直接就看切条。

今年的《喜单2》真人秀被不少诟病量大过饱。其中,观众火力最集中的是第一赛段。在已经单独有长达70分钟的先导片的情况下,《喜单2》在第一个舞台播出前还铺垫了30分钟,而新面孔更多的《喜单1》只用了20分钟。

其次,就是几乎每个选手都有真人秀。房主任在台上表演10分钟,台下真人秀播了20分钟,作为种子选手,房主任的表演和经历足以撑起这个时长的真人秀。但放在段子没那么炸的选手比如璎宁身上,一段详细追寻脱口秀人生的真人秀就显得很是冗余。

房主任在第一赛段的后采

网上也有不少类似“在真人秀里找段子”“一期节目90分钟只看了四个段子”等真人秀比例失衡的吐槽。被观众腻烦的真人秀,多少有点弄巧成拙了。

相比之下,《脱友2》对节目综艺感的平衡要克制许多。

一方面是真人秀的设置有轻有重,只给少数表演有亮点的新人演员,像王小利、小四爷等人安排了真人秀内容。另一方面,《脱友2》的视觉观感——即舞美设计和后期风格要比《喜单2》朴素得多。

直观来说,《喜单2》的舞台更花里胡哨,会根据不同表演主题而变化,增强视觉冲击力。舞台变小意味着与现场观众更近,更符合线下演出的氛围,现场观众情绪被调得更高。反观《脱友2》,纯色的舞台背景尽管略显严肃,但却规避了舞美干扰观众的可能性。

风格迥异的还有后期风格。《喜单2》花字多,后期爱整活,与只有简单花字的《脱友2》相比,这无疑更像一部成熟综艺。

视觉观感是很私人的感觉。因此,观众对两档节目视觉效果的评价颇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意味。有人觉得热闹的视觉是成熟综艺的标志,也有人觉得干净的风格能进一步放大选手的表演,减少外部干扰。

对重视表达的脱综而言,综艺感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是取悦脱口秀受众、聚焦选手的舞台演绎,还是关注普通综艺观众的需求、让脱综更像成熟的综艺节目,两个节目组或许都还在摸索的路上。

嘉宾选角是门技术活

段子之外,嘉宾和主持人的选择也是今年网友争议的焦点。

开播以来,关于张绍刚与庞博谁是更好的主持的争论就没停过。直到罗永浩在微博“破防”,为张绍刚发声之前,双方观众的讨论大都还是小打小闹。而且,以固定嘉宾阵容贯穿全程的《脱友2》,一度更受网友青睐。

《脱友2》采用固定嘉宾制,由鲁豫、李宇春、罗永浩和大张伟组成笑友团。

固定的阵容使嘉宾之间不存在信息差,点评时call back前几赛段也是信手拈来。从节目效果来看,嘉宾基本都是脱口秀受众,能针对选手的文本、表演给出针对性点评和建议。再者,四人分工明确:给予情绪价值的大张伟、功课做足的鲁豫、当观众嘴替的李宇春和一身争议但懂脱口秀的罗永浩,搭配上控场老练的张绍刚,确实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而《喜单2》采用的是则飞行嘉宾制,常驻的郭麒麟、杨天真配上飞行嘉宾。

或许因为嘉宾,尤其是部分飞行嘉宾并非脱口秀资深观众,脱口秀知识储备不足,对演员熟悉程度不够等原因,观众普遍认为《喜单2》的点评更单薄,对演员表达内容的深入探讨有限,大都止步于“夸夸”的赞美。

如果没有发生后来罗永浩“破防”事件,或许说《脱友2》在嘉宾选角方面完胜《喜单2》应该也没人有异议。

-

上周,《脱友2》在广智“到长安了”的宣言里,先一步落下帷幕;

本周,《喜单2》也将播出总决赛,这或许是脱口秀今年夏天最后一声告别。

两档节目都有各自的宝藏段子、黑马新人,又一批新鲜血液不由分说地闯入观众的视线,为我们奉献了一个笑声高亢的夏天。

2024年,《脱口秀大会》一分为二,标志着脱综从“一家独大”走向“良性竞争”。两个平台、两档节目、同期播出,是脱口秀行业对“如何将脱口秀做成一档好综艺”的两种摸索。观众在社交平台写下的一篇又一篇repo和对比,就像一条鞭子,鞭策着在快车道驰骋的脱口秀行业和综艺变得更好。

正如去年我们采访徐浩伦和谭湘文时他们的回复一样——

“我们希望行业好。”

截至发稿,《脱友2》豆瓣评分为7.8,《喜单2》豆瓣评分为7.6,仅0.2分之差,可谓是不相上下。与第一季相比,《脱友2》进步明显,《喜单2》则略有退步。

今年的成绩单就此定格,可我们仍在期待脱口秀的下一个夏天。

你对今年的两档节目的评价又如何呢?评论区等你来聊。

雨衣

责编 吴耀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