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渭南:创新驱动 产业逐“新”提“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8:27:00    

4月16日,在渭南高新区渭南科赛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调试设备,现场繁忙有序。该公司自主研发的30多种产品畅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渭南印刷包装产业链上游,科赛机电研发的控制系统扮演着印刷包装设备“大脑”的角色。“我们以印刷包装设备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的电脑套色控制系统、电子轴控制系统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科赛机电总经理陈亮说。

创新驱动,活力奔涌。目前,渭南市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57家、瞪羚企业22家。从传统制造到绿色科技,科技型企业正以创新为引擎,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渭南市紧抓发展新质生产力机遇,因地制宜、向新聚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月28日,渭南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渭南市打好“八场硬仗”总体任务安排》,紧盯年度工作关键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聚焦66项重点任务攻坚克难、推进落实。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打破创新要素流通壁垒。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八场硬仗”之首,意义重大。3月14日,渭南召开“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推进会,进一步部署推进相关工作。

打通创新机制堵点、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新质生产力的“养分”才能愈加充足。早在2019年,渭南市打造综合型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通过技术、人才、资本、产业链与政策的多维配置,打通“科研—产业—市场”通道,在西渭融合和产业协同中承担了跨区域创新要素整合与优化配置的核心功能。

“运营6年来,孵化器逐步探索出‘西安研发、渭南转化、园区落地’的飞地孵化模式,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累计引进孵化企业(科技成果)113家,在渭南注册企业103家。”渭南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与金融部部长于婷说。

渭南市以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秦创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行区建设,以渭南高新区为载体建设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总平台,聚焦增材制造、羊乳、精细化工、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形成渭南特色的秦创原产业集群。

2024年,渭南市科技型企业数量实现3年倍增,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2.6%,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分别突破400家和20家,中试基地、共性研发平台等高能级平台实现“零的突破”;渭南市获批建设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和羊乳产业创新聚集区,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此外,渭南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人才培育和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推荐2024年省级科技人才21人、市级科技人才29人,创建省级引智示范基地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引导更多人才来渭南创新创业。

紧扣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渭南市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携手,全方位、多学科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目前,渭南已有2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入选省级秦创原建设项目,累计培育储备96支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我们将以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引,持续打好政策、项目、资金‘组合拳’,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全力建好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羊乳产业创新聚集区,持续提升渭南农业创新谷、6个高新区建设成效,打造秦创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行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渭南市科技局局长陈改萍说。(记者 陈宏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