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物种数更新至9266种
今天(8月28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首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物种数更新至9266种,较2024年公布数据增加424种,增长率为4.6%。
在占全国近1.1%的国土面积,承载6%的人口,贡献10%以上的经济总量的江苏,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数据显示,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5.9万公里,高铁里程2541公里,面积密度均居全国第一。在高度开发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不仅没有衰减,反而呈现逆势增长——这背后藏着江苏怎样的生态治理智慧?
调查结果:生物多样性呈现三大特征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江苏生物多样性呈现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的特征。全省共记录物种9266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2913种、陆生脊椎动物523种、陆生昆虫3216种、淡水水生生物2614种。
物种数量持续增加是本次调查最显著的特点。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荣尧介绍,调查期间,全省相继发现近30种江苏新纪录物种。从苏州市吴中区的毛脉槭到南通市经开区的海边月见草,从无锡宜兴市的凹耳臭蛙到南京市的蕈步甲和亚洲长翼蝠,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选择在江苏安家落户。

中华虎凤蝶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成效显著。调查记录显示,全省共有17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141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受威胁物种。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分布范围呈现扩大态势。溧阳市首次发现"植物熊猫"独花兰的野生种群;"昆虫界国宝"中华虎凤蝶从2018年仅调查到几十只的濒危状态,如今已在南京、镇江新增多个分布点。
生物分布特征鲜明。江苏东临黄海,长江横贯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太湖、洪泽湖镶嵌其中,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元生境。调查发现,陆生维管植物、陆生昆虫的多样性热点地区主要集中于宜溧山地、宁镇山脉、云台山脉等山区,滨海湿地与太湖沿线湿地是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
分布特点:生态空间与生物热点高度契合
这些调查结果的取得,与江苏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密不可分。江苏江河湖海交融,平原丘陵相间,山水林田湖草要素齐全,海洋、湿地、森林、农田和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共生共荣。

从空间分布看,苏南水网密集区及大运河沿线为水生生物提供重要栖息地。这些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与我省重要生态空间呈现较高的重合性,反映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指示物种的调查结果尤其令人振奋。作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顶级捕食者,鹰类、隼(sǔn)类等猛禽对生态系统的完整度以及生物资源的质量有着极高要求,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着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劣。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吴军告诉记者,本轮调查记录到38种猛禽,占全国猛禽总数的38.4%,表明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猛禽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栖息空间。此外,近年来部分萤火虫种群开始出现在城市公园与景区,成为美丽的“夜间城市精灵”,一定程度上也表征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守护“密码”:系统保护与科学治理
这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背后,是江苏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系统谋划和持续努力。
立法保障方面,江苏完成《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于今年5月22日正式施行。我省也成为全国第三个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省份。

系统工程方面,江苏稳步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建成13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和23个"生态岛"试验区,初步构建全省"四带三区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目前,全省22.49%的陆域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保护了60%以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和50%以上的湿地生态系统。
技术支撑成为江苏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本次调查充分运用样线法、样点法、样方法等常规手段,广泛借助AI识别、遥感、环境DNA等智慧化、数字化调查技术。“自2017年以来,全省共布设了1.74万条样线、1.01万个样方、1.26万个样点,系统收集、规范记录并整理了62.3万条调查记录。”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陆嘉昂介绍,这些数据全面覆盖陆生维管植物、陆生脊椎动物、陆生昆虫、淡水水生生物4大类群,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生态CT检查"。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设施,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副处长王春介绍,目前我省名7个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站点,观测成果初显:江苏长江(湿地)站发现长江南京段、扬州段、泰州段存在稳定分布的长江江豚种群,且呈稳定增长趋势。盐城滨海(湿地)站发现红尾鸲、白胸翡翠等6种新鸟种,监测到丹顶鹤等16种珍稀鸟类。

长江江豚
跨区域协作方面,南京、镇江和安徽马鞍山一起为长江江豚做了个“跨省安居工程”,这是全国首个针对单一物种的跨省域保护立法。结果也很明显:2025年,南京保护区内江豚种群数量增长至约65头,占长江江苏段总数的一半,南京已成为长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水域。南京市林业局副局长毛海城认为,通过建立跨区域、全生命周期的保护机制,打破了“邻避效应”,为长江流域跨行政区生态共治提供了范本。

丹顶鹤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挑战。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脆弱性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江苏将深化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并组织开展新一轮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更新《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八年时间,9266个物种,62万条调查数据......这些数字背后,是江苏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努力和智慧。
从江豚重返长江到萤火虫再现夜空,从独花兰绽放山野到东方白鹳翱翔天际,每一个生命的回归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当我们给自然一个机会,它就会还我们无数惊喜。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与更多“自然邻居”不期而遇,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苏新篇章。
来源:江苏新闻
编辑:小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