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积极抗旱保粮促增收
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镇原县在田农作物出现不同程旱情,对此,镇原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分区域、分时段、分作物积极采取抗旱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农作物灾害损失。

近日,走进镇原县三岔镇高湾村的玉米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碧绿。镇村干部正组织村民依托堤坝水、沟道水、河流等水资源,采取“拉水补灌、点浇点灌、滴灌渗灌”等措施,对玉米苗进行保浇灌溉。

“受持续高温大风少雨的天气影响,土壤墒情不断下降,面对严峻的挑战,三岔镇迅速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任组长,镇村组干部为成员的‘三级包保’责任体系,所有干部下沉田间,全面摸排作物受旱情况,全程服务指导,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形成全镇抗旱‘一盘棋”工作格局。”三岔镇镇长惠轩龙说。
为凝聚抗旱合力,三岔镇依托红色三岔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发布抗旱技术指南,向群众普及节水灌溉和抗旱知识,鼓励群众自发开展生产自救,营造科学抗旱的良好氛围。
同时,借助“一喷三防”项目,动员农户开展统防统治作业,通过喷洒抗旱药剂,延长作物抗旱周期,同步强化田间精细管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多向发力筑牢稳产防线。至目前,全镇通过节水灌溉、河水引调、小电机补灌等方式灌溉农田8200亩。
同样,在方山乡蒲河村500 亩覆膜玉米种植点,村民贾志政和王秀梅夫妻二人在乡上的免费供水点拉水,给出苗的玉米进行人工滴灌。“我们已经连续浇灌了五天,效果非常好,玉米苗成活率较高。”贾志政欣喜地说,乡上免费提供的水源,解除了自己抗旱的后顾之忧,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好收成。

为有效应对旱情,方山乡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组织乡村两级干部摸清旱情底数,组建抗旱“突击队”,划分“抗旱责任区”,利用河流、提灌工程、机井、蓄水窖、小电井等水源,采取覆膜、压埋滴灌网、覆土等保墒措施,对蒲河川区、309沿线等易浇灌地块抢种补种、应种尽种,对确无产量地块适时改种,全面实施“一喷三防”,在全乡范围内掀起抗旱减灾高潮。同时,动员群众备足糜子、谷子、红小豆、荞麦等农作物种子,以小秋补大秋,减少农业损失。至目前,全乡30000余亩农作物、263亩露地蔬菜均得到有效保墒。
为做好抗旱自救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镇原县结合不同地块土壤墒情,一方面为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推广抗旱播种新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动员群众,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采取抽水灌溉、拉水浇地等方式,对具备播种条件的地块及时抢种。
目前,镇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已经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分类施策抓自救,农技部门引导群众除了灌溉保苗以外,对水源较少或者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块,通过喷药抗旱,提高农作物自身抗旱能力。同时,对因旱延迟无法播种、无法出苗以及出苗不齐地块,抢时补种改种复种,全力弥补受灾损失,尽最大努力保苗保粮保产量。
(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白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