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社论丨广交会尽显“中国制造”新优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1:03:00    

广州的春天繁花似锦,广交会现场依旧商客如织。在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里,自信的中国企业争相展现出自己最新的产品,技术已经取代价格成为“中国制造”新的护城河。

在西方舆论长期的叙事里,“中国制造”是廉价的代名词,片面地认为“中国企业依赖美国市场生存,而不是美国市场依赖中国商品”,这也是美国滥施关税、发动贸易战的逻辑。但是,市场正在开始抛弃这种幻觉,就如美国网红“甲亢哥”抵达上海后立即发现了“不一样的中国”:“中国制造”难以替代,除了价格外,商品的技术与质量也同样重要。

美国消费者之所以对中国商品有“廉价”的错觉,首先是因为中国优势品牌产品被美国相关政策阻止进入美国市场,比如比亚迪汽车、华为手机等,美国一些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更加智能化的中国产品,羡慕地说“中国已经进入2050年”;其次,美国制造业依赖中国工业设备与中间品,消费者并不熟悉这些,如振华重工的机械以及制药的原材料等。他们日常接触到的消费品之所以廉价,是因为“中国制造”提供的“红利”,如果没有中国制造,其消费将变得昂贵且质量更差。

当目光转向广交会的鲜活现场,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制造”,这里有使用最先进技术的产品,有独到的设计与方案,有满足不同采购商需求的产品系列。

采购商除了关注产品价格外,还关心商品是不是新品,采用什么新技术,有哪些新功能。除了被发达国家垄断的高端制造业,全球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在国内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加速技术迭代,将世界其他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企业研发与产品驱动成为中国制造决胜全球的“底层逻辑”。

我们可以从光伏、电动汽车、手机等产品看到这种“快速迭代”的现象。中国以规模性生产降低成本,以加速技术迭代开发新功能,向不发达国家的低收入者输入了可触达的“现代生活”,比如中国制造正在支撑非洲普及光伏、手机、通信网络等,享受全球化与中国制造的“红利”。

中国不仅提供规模性的标准化产品,还能提供个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中国产业往往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由于地理相近,沟通便捷,协同迅速,上下游能够合作快速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创新需求,而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供应链则不具有产业集群带来的优势。

这种优势不仅仅是效率高与成本低,更重要的是能提供系统性与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苹果CEO库克曾表示,苹果选择坚守中国制造的原因并非出于劳动力成本低廉,而是基于中国在技能密度、供应链成熟度及产业协同效率上的独特优势。

广交会是观察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窗口,回溯历史,从最初手工品、土特产,到劳动密集型商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新,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中国独领风骚。广交会是一个开放的重量级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企业的最新技术,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领先者。就如巴西戈亚斯州工业联盟总裁安德烈·罗查所说,“我们在这里将了解并接触全球主要发展趋势、前沿技术,以及能够切实推动工业发展的解决方案。”

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成为本届广交会当之无愧的“明星”,各个国家地区客商争相打卡拍照,体现具有“未来感”的新技术。广交会正在完成从“中国窗口”到“全球引擎”的蜕变,虽然关税战可能冲击部分中国出口企业一时,但他们在这种残酷的国际环境中依旧奋勇向前,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而努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