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博物馆, “十年蜕变”

“这些延边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游客们经常会买好几种带回家送给亲人朋友。”在延边博物馆文创区,延边博物馆副馆长许家强拿起一款热销的冰箱贴,眼里带着笑意地介绍着。如今,在延边博物馆,像这样被游客攥在手里的“文化记忆”,正从吉林走向更远的地方。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延边视察,首站便来到了延边博物馆,听取延边州总体情况介绍,参观延边州成就展和朝鲜族民俗展。
“总书记的到来,让延边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人们了解延边和全州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延边城市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延边博物馆副馆长许家强坦言,“如今,到博物馆‘打卡’,成为了来延游客行程里‘不可或缺’的内容。”
十年来,延边博物馆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和展陈改造提升;完成112件(套)珍贵文物三维扫描采集、540件(套)文物二维照片采集;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社交活动600余场,“流动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爱国主义宣讲团”“七彩课堂”等,覆盖青少年达到2万余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2024年9月3日,延边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延边历史文化陈列》正式开展。展览共展出1400余件文物及展品,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文史资料,形象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延边的发展历史。截至目前,接待观众人数就达到了近65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7万余人次的参观热潮中,单日1.8万人次的纪录让博物馆的地板“记住了”游客的脚步声。
答卷无声,足迹为证。
十年间,延边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00多万人次、讲解3万余场,数字的跃升背后,是文化吸引力的悄然生长。
十年来,延边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轻骑兵”,让延边博物馆里的“老故事”,在现代生活中演绎出了新精彩。
从让文物“看得见”,到让文化“带得走”,延边博物馆的十年答卷,正写在每一件带着温度的文创里,写在游客离开时满足的笑容里。
“未来,延边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好主阵地作用,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创新文物活化利用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讲好多元璀璨、内涵丰厚的中国延边的精彩故事。”延边博物馆副馆长许家强信心满怀地说道。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彭绅
摄影 李娜
海报 张圣欣 吴美慧
初审:熊一黎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