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打野”流行,百元一斤药材被游客“打野”损毁
随着成都天气回暖,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前往城郊徒步、爬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还不时摘下些野菜尝尝鲜。 记者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各种“打野”攻略层出不穷,分享着探寻野趣的乐趣。然而,这一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因为一些游客在采摘时不加区分,误采了村民的农作物,给村民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上山挖野菜
2025-04-13 22:03:00

火山文化与庭院经济共舞 海口秀英区三卿村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南海网3月31日消息(记者 程小丹 特约记者 陈创淼 通讯员 符志敏)当火山文化遇上庭院经济,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火山岩砌就的古巷深处,非遗扎染的靛蓝浸染着百年石墙,咖啡香气与活字印刷的墨香交织升腾。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道堂村委会三卿村,这座承载着800年火山文化的古村落,正通过“庭院经济+”模式
2025-03-31 19:29:00

【乡村行·看振兴】黄杨镇天坪村:一处美丽的“致富”山银花地
近日,黄杨镇天坪村山银花中药材基地,600余亩山银花正值采收期,枝头花簇醒目,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村民们穿梭于花田间,灵巧地采摘花朵,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山银花作为清热解毒的常用中药材,市场需求稳定,因其适应性强,尤其适合在500米至1600米海拔的山坡地种植,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
2025-06-26 00:34:00

长子县“阳光存折”让村民尽享“绿色收益”
春意盎然的四月,长子县慈林镇南张河村村民老张坐在自家院里,望着屋顶闪闪发亮的光伏板,满脸笑容:“以前晒粮食,现在‘晒’收入!”他的账本记录着:年初与山西和铭公司签订合同时,拿到1.08万元初装费,往后25年,每年还能收取2100元屋顶租金。如今,这个仅有58户的小村庄,户户屋顶都化作了“阳光存折”,
2025-04-14 09:38:00

中铁二院助力泸定咱里村水源改造工程 把村民“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四川省泸定县咱里村村民饮水困难问题,今年,中铁二院在咱里村投资12万元,实施“活水兴村”水源改造工程,让咱里村一组、二组、三组及临近团结村的共238户878名村民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把村民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该项目成为中铁二院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案
2025-04-01 11:34:00

【党员在岗】带着村民种“好”茶
4月2日,位于黔南州三都自治县大河镇和平村的贵州省三都水乡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制茶设备高效运转,1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52岁的公司负责人张永,不时捧起茶叶轻嗅,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张永查看干茶品质“三月到清明前的这段时间最忙,要抢采、抢制明前茶。
2025-04-14 10:26:00

新晃步头降苗族乡:倡绿色清明 树祭扫新风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4月1日,清明来临前夕,新晃步头降苗族乡关工委利用农村赶集日,联合乡民政社工站及步头降苗族乡学校青少年志愿者在集镇街道开展主题为“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的宣传活动,旨在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引导辖区村民树立环保意识,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宣传现场)活动现场,乡关
2025-04-01 19:43:00

海拔4900米的曲布村书香弥漫
来源:人民网 藏北羌塘草原,高寒缺氧,连灌木都难以生长。然而,坐落在这里的曲布村,一座海拔4900米、仅有 50 户、不到 300 人的小村庄,村民的生活被一间洁白明亮的小小牧家书屋滋润着——放牧的村民,时不时来学一学卫生保健、畜牧养殖和防疫等科学知识;负责值守村妇联开设茶馆的妇女们,也要来学一学厨
2025-04-24 13:35:00

“小种苗”孕育振兴“大希望”!通州区政协“京华议事厅”首次走进田间地头
“咱村的大棚得翻新了,建个像样的种菜平台,吸引年轻人回来种地。”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大务村村民代表邢国杉呼吁。4月1日,通州区政协“京华议事厅”活动首次走进田间地头,20余名市、区政协委员,镇村干部与企业代表、村民代表以及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实地察看大务村育苗基地和原有旧棚后,共商如何利用“小种苗”
2025-04-07 22:37:00